进入 郎咸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福利房 保障房 。
还有,当前国内股市的外在背景与2008年有根本差别。据相关报道称,证监会的多次召开券商座谈会,希望券商能够寻找到中国股市上涨理由
如果投资者意识到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宽松,比如利率下降、信贷获得性容易及金融杠杆率上升,住房投资者就会认为房价会上涨,就会利用已经改变了的金融市场条件进入市场。这就是这几个月国内不少城市住房销售突然暴升价格上涨根本原因。相反的是,在股市处于震荡之时,房地产市场投资则是如日东升,交易量上升,房价上涨。更何况住房市场金融杠杆远高于股市多倍。可以说,凭心而论,新主席上任后,的确下了功夫来提振股市的信心。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股市 。可以说,国内实体经济要走出这种困境并非易事。这就是世界整体性经济下滑下,中国经济将受到的更进一步的打击。
好了,到真的有了经济指标下滑,工人就业困难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些主管部门统统把这个归结为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丝毫不思考自己的过错。之所以够胆大刮特刮,杀鸡取卵。早几年新劳动合同法出台,面对下面较多的责难和非议,人社部一位领导说,看不到迹象企业撤退,也不担心就业问题。其实08年就是个拐点,只是企业搬迁不是立马就能行动的,有个规划。
基于他们良好的感觉:中国的世界制造地位难以取代。首先他们有更合理公平的基因,这个不提。
这就是非常容易并越来越多的替代。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上的一群民营企业家,在新的地方,建立了新的企业。可现在我的新观点是这种取代越来越成为现实,取代我们的不是哪一个国家,是一群类似的国家,如越南,缅甸,印尼,印度。他们走了,这里也就歇菜了。
(今天来自佛山的信息,政府将加大税外收费力度)。当前他们这些国家能迅速替代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自己把生产搬到了那些地方,同时也移置了相关的产业链30多年以来,许多国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扬于构建山寨大国和伪劣强国,甚至于相互往对方肚子里送色香味美的廉价毒物以牟取暴利,更何况一般商品,其创意之新奇、规模之宏大足以名垂人类经济史。为什么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严重通货紧缩变成严重通货膨胀,官方公布的CPI同比增长率在2011年7月达到了6.5%的37个月最高点,中国的生产经营比较成本大幅攀升,至今仍然还在继续,只是速度放缓。
这种陋习已然深入骨髓,要改变需要无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不短的时间,绝非一蹴而就、朝发夕至。高精尖产业和先进金融业虽然光鲜亮丽,但是并非一日之功,以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应该稳步向前,避免结构转型过程的急功近利。
这是因为在相当数量人们的心目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被外国人残酷剥削的血汗工厂,中国从此都要搞高科技、赚大钱。7月份进出口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实现全年外贸10%的增长目标面临压力。
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根本就没有理由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此消彼长之间,中国的出口减少了,进口增加了,因此,7月出口同比仅增长1%,而进口却增长了4.7%。我们不应忘记,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赚来了巨额外汇,然后支撑中国实现了经济奇迹。许多公开发表文章中充斥着对中国赚取微薄代工利润的不甘,洋溢着对苹果、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公司赚取高额利润的艳羡,好像所有人都要像高富帅一样享受有品质和尊严的生活。(每日经济新闻) 进入专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高精尖产业、先进金融业尚未能执中国经济牛耳之际,盈利以美分计算的虽然微薄却很实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很多人认为,外贸下滑的关键因素是主要出口市场经济不景气,把重振外贸雄风的希望寄托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笔者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需下降只是外贸危机的导火索,中国自身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失才是外贸危机的根源。也就是说,中国的有效生产力开始流失,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赖以实现高速增长的出口引擎遭到了削弱。
在转型、升级、调结构大潮,全国各地都要追求高精尖产业,各个城市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每个角落都要大搞现代服务业,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造成的有效生产力流失却漠然视之。殊不知,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对从中国迁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翘首以待,对大驾光临的剥削阶级热情拥抱,他们坚信,拥有能够占据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力才能够有国家的未来。
要命的是,这种危险趋势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事实证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却绝非一步之遥,而是一条艰苦奋斗的漫漫征途,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为中国赚取外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到重创,许多企业因无法承受高成本压力而流出中国,寻找成本低廉的地方组织生产经营,其中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为中国赚取外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到重创,许多企业因无法承受高成本压力而流出中国,寻找成本低廉的地方组织生产经营,其中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500强企业。
在转型、升级、调结构大潮,全国各地都要追求高精尖产业,各个城市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每个角落都要大搞现代服务业,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造成的有效生产力流失却漠然视之。事实证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却绝非一步之遥,而是一条艰苦奋斗的漫漫征途,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要命的是,这种危险趋势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7月份进出口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实现全年外贸10%的增长目标面临压力。
这是因为在相当数量人们的心目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被外国人残酷剥削的血汗工厂,中国从此都要搞高科技、赚大钱。高精尖产业和先进金融业虽然光鲜亮丽,但是并非一日之功,以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应该稳步向前,避免结构转型过程的急功近利。
外需下降只是外贸危机的导火索,中国自身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失才是外贸危机的根源。在高精尖产业、先进金融业尚未能执中国经济牛耳之际,盈利以美分计算的虽然微薄却很实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我们不应忘记,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赚来了巨额外汇,然后支撑中国实现了经济奇迹。很多人认为,外贸下滑的关键因素是主要出口市场经济不景气,把重振外贸雄风的希望寄托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此消彼长之间,中国的出口减少了,进口增加了,因此,7月出口同比仅增长1%,而进口却增长了4.7%。为什么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严重通货紧缩变成严重通货膨胀,官方公布的CPI同比增长率在2011年7月达到了6.5%的37个月最高点,中国的生产经营比较成本大幅攀升,至今仍然还在继续,只是速度放缓。
笔者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30多年以来,许多国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扬于构建山寨大国和伪劣强国,甚至于相互往对方肚子里送色香味美的廉价毒物以牟取暴利,更何况一般商品,其创意之新奇、规模之宏大足以名垂人类经济史。
这种陋习已然深入骨髓,要改变需要无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不短的时间,绝非一蹴而就、朝发夕至。许多公开发表文章中充斥着对中国赚取微薄代工利润的不甘,洋溢着对苹果、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公司赚取高额利润的艳羡,好像所有人都要像高富帅一样享受有品质和尊严的生活。